第十四期 推荐人:柯政副教授
2013-09-15
本期责任编辑:柯政副教授
1、“华人(数学)学习者现象”:回顾、反思与前瞻
作者:黄毅英、张侨平
发表刊物:《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5期
【摘要】过去数十年间,亚洲学生的出色表现,尤其是在数学方面,震惊了很多社会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形成了“华人学习者现象”的探究方面。许多研究将这些成功归因于儒家思想本身,与此同时,亦有学者提出不要“过份儒家化”的警号。有关这个课题的注意力渐渐转到找寻中国传统教学理念对当代教学的启示,希望由此汲取宝贵的教育文化遗产,从而优化今天的教学。
【关键词】华人学习者现象;数学教育;教育改革
推荐理由:
第一,所讨论的问题是当前课程教学领域的其中一个热点问题,很有意义。华人的学业成绩为什么这么优秀?对于这个问题,学界、公众以至政策者一直都有所关注。但PISA 2009调查结果出来之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又明显加剧了,对我们来说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如何来解释上海的课程教学质量。
第二,文章非常系统地梳理了学界已有的诸多解释,而且提出了一些很有说服力的新观点,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欢迎阅读全文:_华人_数学_学习者现象_回顾_反思与前瞻_黄毅英_张侨平.pdf
…………………………………………………………………………………………
2、从哪里看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课业负担测量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汤兆武、杨若翰
发表刊物:《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6期
【摘要】经过对2286份有关课业负担过重的开放性调查问卷的分析,本文发现被调查者对于“课业负担过重是什么”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所选取的测量指标并没有呈现明显的汇聚趋势。但如果提升分析的抽象层级,可以发现日常人们用来判断学生课业负担是否过重的测量指标有着一些明显的共性和结构。简略地说就是,即从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以及在作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来推断学生课业负担是否过重。本文指出这个发现对于构建课业负担测量指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课业负担;测量;作业
推荐理由:
第一,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得出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结论。课业负担是课程教学必须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学界对课业负担的研究总体上还停留在表面。这篇文章准确地抓住了导致课业负担研究多年未能深入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虽然人们都在说课业负担很重,但事实上却不是在说同一间事情。基于上述判断,本研究追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人们在说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如何的时候,都是从哪些证据得出来的。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而且这项研究也得出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结论。比如,大家在判断课业负担是否过重的标准和证据其实并不一致,但如果一定要概括的话,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可从学生在家做作业的时间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绪来判断是否课业负担过重。这对于我们如何开发课业负担的测评工具就具有直接的价值。
第二,方法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本研究采取开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了2000多位不同背景人士的相关数据,并通过编码分析得出结论。这相比目前我国有关课业负担的文章大多都是思辨性个人观点陈述的做法,相比于已有研究,本研究具有创新性。
欢迎阅读全文:从哪里看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_对课业负担测量的思考与建议_汤兆武.pdf
…………………………………………………………………………………………
3、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建构
作者:刘兰英
发表刊物:《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5期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和互动发展的过程。从教师视角出发,综合社会文化理论和国外文献研究成果,构建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对有效诊断和改进数学课堂师生对话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发现,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内容框架由数学课堂语言数学意义建构和数学课堂文化三个维度及其内含的十个核心要素构成。
【关键词】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内容框架
推荐理由:
第一,所研究的问题是课程教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质量分析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对如何科学分析师生对话,或者更基础地说,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师生对话等问题的研究并不多。
第二,所提出的师生对话分析框架具有一定学理基础和应用价值。虽然本研究没有在经验研究中检验这个分析框架的解释力,但作者还是比较清晰地说明了这个框架提出背后的学理依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欢迎阅读全文: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构建_刘兰英.pdf
…………………………………………………………………………………………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成绩预测效应的追踪研究
作者:任春荣;辛涛
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
【摘要】基于重复测量多水平模型的追踪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能够显著预测小学生的成绩,并且预测效应呈倒U型非线性特征;学生成绩变异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布上呈正U型非线性特征,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男生成绩变异远远大于其他学生。随着时间的变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成绩的相关程度未发现显著增强或减弱,但中、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成绩变异逐渐增大,而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成绩变异一直稳定在最高水平。我们应当关注生源分布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并为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提供补偿教育。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重复测量;多水平模型;小学生成绩
推荐理由:
本文有重要的知识贡献。研究者和学校教师都越来越明显地觉察到,当前学生的学业成就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这也导致当前所有有关课程教学质量或者效果的研究都已经无法撇开学生家庭背景这个因素了。在国际上,有关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但本土的研究比较少,人们对基于欧美国家所得出来的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中国学生也一直有很多的怀疑。本研究采用了国际上公认更为合理的纵向追踪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得出了许多新的重要的研究结论。比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预测效应呈倒 U 型非线性特征,以及学生成绩变异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布上呈正 U 型非线性特征等等结论。这些结论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欢迎阅读全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成绩预测效应的追踪研究_任春荣.pdf
…………………………………………………………………………………………
5、测量中的生成解释与选择解释——对美国加州学生和中国香港学生的研究结果
作者:刘欧;李姬仙;罗陆慧英;李阳
发表刊物:《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1期
【摘要】解释可以用来检验学生的推理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科学知识和证据,本文研究的是学生在两类经典多选题中的解释是否可以测量他们的科学推理以及测量的有效性问题。本研究在传统多选题中附加了两类解释项目——生成解释和选择解释,用以了解学生做出选择的原因。这项研究刚试了794个美国加州学生和916个中国香港学生,检验了三类题目(传统多项选择、生成解释、选择解释)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并且比较了美国加州学生和中国香港学生在三类试题上的表现。为了检测不同国家的潜在偏见,本文还进行了题目功能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加州学生的分数更高,并且无论时美国加州学生还是对中国香港学生,生成解释比另外两类题目难度都要大。本文最后从评估和课程的角度对表现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多选题;生成解释;选择解释;教育评价;教育测量
推荐理由:
第一,抓住了当前课程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课程教学的质量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测量学生所学习到的东西来评断。在当前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能力呢?这是当前课程研究领域遇到的一个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本文选择以如何才能更加准确地测量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作为核心问题进行研究,选题非常有意义。
第二,所介绍以及发现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无论是本文在文献综述部分所介绍的国际学界研究成果,还是这项研究自己得出的发现,很多都可以直接应用到我国的课程教学研究领域。
欢迎阅读全文:测量中的生成解释与选择解释_对美_省略_加州学生和中国香港学生的研究结果_刘欧.pdf
…………………………………………………………………………………………
6、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娜、王玥、许志星
发表刊物:《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
【摘要】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技术通过分析2012年北京市11600个学生家长教育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城乡和户籍是否能有效地预测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SES与教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存在四种不同的潜在类别,在各类别内,SES对教育满意度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潜在分类对城乡是否为北京市户籍是否为农业户口的Logistic回归发现,在北京市城区家庭中,SES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要大于郊区家庭中SES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北京市非农户家庭中,SES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要大于农户家庭中SES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北京市户籍家庭和外省市户籍家庭中,SES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作用相当。
【关键词】教育满意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潜在类别分析
推荐理由:
第一,研究结论对课程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多方面原因,家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校课程教学中,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因此对学生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我国的教育政策在取向上也越来越关注家长的满意度。总之,在今天,家长以及他们对学校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无论是从具体专业事务角度来说,还是从政策层面来说,都已经成为当前课程研究领域无法忽略的重要变量。本文就家长的学校教育满意度与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这有助于课程研究者以及管理者更理性、全面地看待家长的满意度问题。
第二,发现了新的知识。之前有部分研究采用比较简单的直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得出社会经济背景越好的家长对教育满意度越低的结论。而本研究通过运用潜在类别分析这个新的方法,证明原来的方法存在明显的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当我们对家长进行分类后会发现,在各组不同的家长中,都可以看到他们自身社会经济地位与他们的教育满意度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贡献。
欢迎阅读全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_张娜.pdf
…………………………………………………………………………………………
7、上海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
作者:陆璟
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摘要】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从三个方面评价教育公平:学习结果的平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克服学生背景的学习公平。用上海2009年PISA数据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海在学习结果平等上优于OECD平均,但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垂直公平上仍存在不足,学生经济社会背景占优势的学校仍然能够获得较多、较好的教师资源;在克服学生背景的学习公平上,学生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对上海学生个体的阅读成绩影响低于OECD平均,但学校之间生源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并且对学校平均成绩有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公平;PISA;ESCS
推荐理由:
有重要的知识贡献,方法以及分析都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上海的基础教育在中国具有标杆意义,这篇研究采用了OECD对地区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并且根据PISA 2009的数据,对上海基础教育公平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基于证据的分析,论证清晰,并提出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观点,或者为某些重要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撑。
欢迎阅读全文:上海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_陆璟.pdf
…………………………………………………………………………………………
8、教育是否促进了中国公民的政治选举投票参与——来自CGSS 2006调查数据的证据
作者:郑磊、朱志勇
发表刊物:《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4期
【摘要】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公民社会建设过程中,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个重要问题。理论研究表明,作为教育的非货币收益之一,公民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政治参与程度,但是针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还相当少。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本文利用全国性调查数据,研究了学校教育在公民政治选举投票参与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学校教育和政治选举投票参与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针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进行的工具变童佑计以及稳健性检验表明,上述结果并没有显著发生变化。本文从学校教育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选举制度两方面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学校教育;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投票
推荐理由:
第一,选题新颖而且重要。以投票为核心的有序政治参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一大标志,教育也一直被认为是培养现代公民的主流渠道。而我们很多人也一直认为,我国民众的教育水平低是制约他们低水平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事情真的是如此吗?本文就直面这个问题进行分析,非常具有冲击力,新颖而且重要。
第二,方法比较严谨。本研究基于2006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证据意识充分。在分析过程中,也通过工具变量等方法对之前研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检验,整个方法和过程比较规范严谨。
第三,结论和讨论很有启发。本文所获得的研究发现,以及对造成这个结果的可能理由的分析,都比较有意思,能够给人以启发。
欢迎阅读全文:教育是否促进了中国公民的政治选举_省略_自CGSS2006调查数据的证据_郑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