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简要说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11浏览次数:0

第二辑共摘录了30篇相关文章的题目、作者、来源和摘要信息。主要的编辑程序和要求,基本延续第一辑,仍选择教育研究领域的SSCI期刊中影响因子数据排名靠前的期刊作为来源,且多数论文为今年秋季新近发表的成果。正如大家看到的,国际性教育研究刊物所发表的论文绝大部分是经验性的(empirical),我们所选论文也以此类文章为主。同时,也辑选了一些理论性的文章。

为了使读者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以下为此次所选论文的中文译名,可作参考。

 

第二辑(上):

1. 争论中学习科学:合作性、批判性对话的作用

2. 学生和教师对于学校风气的不同感知:一种多层次的探索模式

3. 读写与科学的互相支持

4. 从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寻找青少年活动参与情况的独特维度

5. 借助动画学习时,外部指向线索和内部连续信号对学生产生的不同作用

6. 在小学中实行合作学习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7. 同伴和专家检查下的学生订正

8. 在课堂和学生进步中起作用的教师的数学知识、认知活动

9. 比较探究型科学教学与传统科学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推理、论证方面的不同效果和公平性

10.如何理解“在实践中、从实践中、立足于实践学习教学”?

 

第二辑(中):

11.两年学习中的知识建构和词汇增长:以3、4年级为例

12.对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效能的不同评估的效果比较

13.教师研究小组:一种专业发展模式对一年级课堂中阅读教学和学生成绩的影响

14.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中替代指导的实际作用

15.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差距:来自教师、学校领导、社会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观点

16.什么是“高素质”的学生:评估教师素质指标和一年级学困生数学及阅读学习成就间的关系

17.借助动手操控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18.滞后的沟通:师生间的沟通空间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19.在美国初中课堂中的“亚洲”:关于他者的课程

20.教育公平实践中未完成的希望:重新设计美国高中的数学课程

第二辑(下)

21.激发高中生的思考能力

22.从学校层面解释学生认知和情感的成就:建立一种教学效果的动态模型

23.寻找“教育的希望”:教师教育和社会科学

24.对课程领导的研究取向的验证

25.“课外活动”参与量与发育结果的联系

26.教育研究者和调查对象间的相互作用

27.青年公民行动的未来和复杂性

28.“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之下的补充教育

29.校长偏好和校长分配的不均衡

30.实施读写教学辅导:学校社会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