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道德教育
电子邮件:gao6403@163.com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2012-2016)、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13-2022)。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执行主编,人民出版社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主编。出版《生活德育论》《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Explorations of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xtbooks:Children’s Life and Moral Learning》等专著9部,在国内外CSSCI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超过45篇。著作与研究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首届优秀教材特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多项部省级优秀成果奖。
著作
1.《时代精神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06
2.《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6
3.《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4.《生活德育论》,人民出版社,2005.10
5.《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7
教材
1. 义务教育教科书《思想品德》(共5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主编
2. 义务教育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共2册),2003年,副主编
3. 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初中,共6册),人民出版社,2016年,主编
4. 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小学,共12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执行主编
部分论文发表
序号 | 论文名称 | 发表期刊 | 年份 |
---|---|---|---|
1 | 竞争的德性及其在教育中的扩张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6 |
2 | 再论教育冷漠与道德教育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15 |
3 | 法律教育与德育课程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6 |
4 | 教育:从一端到中道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5 |
5 |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兼论教育与人的放逐和“归家”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3 |
6 | 论道德作为现代教育之代价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3 |
7 | 文明的勇敢与教育的勇气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2 |
8 | 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1 |
9 | 公众及其培育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
10 | 政治冷漠与教育的谋生化 | 探索与争鸣 | 2013 |
11 | 生活德育:境遇、主题和未来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12 |
12 | 幸福·道德·教育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2 |
13 |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2 |
14 | 论教育的行动性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2 |
15 | 论现代教育的“幸福追求”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1 |
16 | 为生活德育论辩护 | 教育研究 | 2010 |
17 | “解放”的剥夺——论教育如何面对个体人的膨胀与公共人的衰落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11 |
18 | 学校教育与恐惧制造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10 |
19 | 节俭·人性·教育 | 高等教育研究 | 2010 |
20 | 论爱与教育爱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09 |
21 |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 教育学报 | 2009 |
22 | Gender justice and school education |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 2009 |
23 | New direction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s | The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 2004 |
24 | 超越群体的自私——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新课题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08 |
25 | “电视的教育哲学”——论电子媒介对现代学校教育理念的冲击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26 | 身体退隐的道德后果——论网络世界中的身体、道德和教育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07 |
27 | 电子媒介与旁观者的生产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28 | 走向生命和谐——析道德教育中生命与道德的摩擦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6 |
29 | 论空间的德育意蕴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06 |
30 | 日常生活、遭遇和意外与道德学习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05 |
31 | 找回失落的人性——论环境教育的转向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8 |
32 | 生命·休闲·教育——兼论教育对休闲的排斥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6 |
33 | 道德学习在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4 | 女性主义伦理学视野下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 | 教育研究 | 2006 |
35 | “不对称性”的消逝——电子媒介与学校合法性危机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6 |
36 | 《思想品德》教材理念的革新 | 课程·教材·教法 | 2006 |
37 |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 | 课程·教材·教法 | 2004 |
38 | 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对美国学校德育的塑造 | 比较教育研究 | 2003 |
39 | 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 | 比较教育研究 | 2002 |
40 | 论大学德性的遗失 | 全球教育展望 | 2009 |
41 | 危机四伏的家庭及其教育功能的萎缩 | 全球教育展望 | 2008 |
42 | 学校时间观念的反思与批判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3 | 论道德教育的城市遭遇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4 | 学校德育的范式转换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04 |
45 |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理论问题辨析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6 | 终身德育引论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03 |
47 | 生活德育简论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02 |
1. 2016年-至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活德育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推进研究”(16JJD880027),经费40万。
2. 2012年-至今,教育部办公厅委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国家统编教材研发,总经费 480万,负责人为鲁洁教授,本人排名第二,为教材执行主编;
3. 2015年-2016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总经费25万,本人为负责人。
4. 2012年-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BEA120030),总经费12万,本人为负责人。
5. 2009年-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现代生活方式与道德教育转型”(NCET-08-0696),总经费20万,本人为负责人。
6. 2011年-2016年,人民出版社初中《思想品德》国标教材修订,总经费为30万,本人为负责人。
7. 2010年-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时代精神与道德教育”(10JJD880010),总经费为20万,本人为负责人。
8. 2003年-2012年,人民出版社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研发,总经费为90万,本人为负责人。
1. 道德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2. 当代教育问题研究
3. 德育课程: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