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泉

发布者:陈烨发布时间:2025-06-20浏览次数:15

钟启泉

博士,教授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国际与比较教育学

电子邮件:



个人简介


1957年至1961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其间在1981年至1983年受教育部派遣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研修。1985年至1995年之间,接受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基金会资助,曾作为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国立横滨大学、大阪市立大学、九州大学的客座研究员,从事合作研究,并同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大阪教育大学、名古屋大学、广岛大学、神户大学、日本国立鸣门教育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等,有长期的学术交往关系。2000年以来,应邀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随教育部教育考察团出访欧洲、南亚诸国。应邀赴港澳台从事学术交流活动。2003年主持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 (IAACS)第一次世界课程大会;2006年9月下旬,赴日本大阪参加了“21世纪学校教育的使命与展望”国际教育研讨会;2007年4月底-5月初应邀到俄罗斯参加中国年活动,并作教育考察交流;2007年5月底-6月初,作为中国教育代表团一员赴欧洲进行教育考察。2008年3月28日至31日应台湾课程研究协会邀请参加东亚教科书政策论坛,作专题发言:一纲多本:教育民主的诉求并主持分会。2008年12月15-17日应香港教育学院之邀,出席第二届东亚教师研究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为了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中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述评》。2009年11月3日至6日,应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之邀,参加澳门非高等教育的课程发展交流会。2010年4月1日至15日应帝京大学佐藤学教授邀请,前往日本帝京大学、东京学艺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博物馆等东京的科学教育设施访问考察。



科学研究


1995-2012年主要学术成果(论文、著作、会议报告等)、奖项、课题

论文:

2012年:

1. 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载《教育探究》2012年第1期

2. 钟启泉《课程评价的挑战》,载《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1期

3. 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载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第1期

4. 钟启泉《素质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学力观》载《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3期

5. 钟启泉《基于“三维目标”的学习评价》载《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4期

6. 钟启泉《话说“儿童权利”》载《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5期

7. 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访谈)》,载《上海教育》第3期

8. 张文军、钟启泉《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载《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6期

9. 钟启泉《“学绩”的构图与应试竞争的产生》在《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7期


2011年:

1. 钟启泉《从课堂失范走向课堂规范》,载《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1期

2. 钟启泉《学校再生的哲学(译文)》,载《全球教育展望》  2011年第3期

3. 钟启泉《从课堂失范走向课堂规范》,载《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4. 钟启泉《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学习》,载《教育探究》2011年第2期

5. 钟启泉《一部“课堂革命”的教科书》,载《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第5期

6. 钟启泉《课堂的危机》,载《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第6期

7. 钟启泉《“三维目标”论》,载《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8. 钟启泉《“三维目标”论》,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

9. 钟启泉《从《课程标准》的要素谈什么是“好教材”》载《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第9期

10. 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载《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8期

11. 钟启泉《“分层教学”有悖“教育公平”》,载《 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第10期

12. 钟启泉《走出“教育规划”的怪圈》,载《江苏教育》2011年第10期

13. 钟启泉《“分层教学”有悖“教育公平”》,载《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4日


2010年:

1. 钟启泉《走向人性化的课程评价》,载《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1期

2. 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载《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2期

3. 钟启泉译《分层教学有效吗》,载《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5期

4. 钟启泉译《分层教学有效吗》,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9期

5. 钟启泉译《叩问“学力”》,载《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6期

6. 钟启泉译《叩问“学力”》,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0年第10期

7.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载《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8. 钟启泉《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载《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12期

9. 钟启泉译《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教――基于“学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探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10期

10. 钟启泉《打造新时代的母语教育》,载《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24期

11. 钟启泉《教材概念与教学创新》,载《教育探究》2010年第1期

12. 钟启泉、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的转型》,载《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1-2期

13. 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4. 钟启泉《教育民主: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3期

15. 钟启泉《教师教育创新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4日教育学版

16. 钟启泉《演绎教师专业发展的黄金法则》,载袁振国主编《这就是教育家――品读洪宗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 钟启泉《从推进“三维目标链”的教学设计做起》,载《今日教育》,2010年第7-8期

18. 钟启泉《倾听儿童的声音》,载《教师月刊》2010年第5期

19. 钟启泉《保卫母语,保卫母语教育》,载《教师月刊》2009年第12期


会议报告:

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1月专栏,介绍本基地去年与上海市教学研究室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有效教学研讨会的报告。包括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的教学研究》、尹后庆《论三维目标的三个特征》、王洪伟《三维目标的制定、落实与评价》

2. 应江苏省教育厅之邀,11月1-3日出席第六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发表大会演讲《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学习》

3. 上海第五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发表主报告《课堂教学:从“失范”走向“规范”》

4. 应上海教育出版集团之邀,出席12月13日第四届上海儿童文学阅读论坛,并发表演讲《儿童阅读的课程建设应该是怎样的》

5. 应香港教育学院之邀,出席12月15-17日第二届东亚教师研究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为了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中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述评》


2009年:

1. 钟启泉《凯洛夫教育学批判——兼评凯洛夫教育学情结》,载《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1期

2. 钟启泉《儿童心目中的教师——日本教育学者木下百合子教授访谈》,载《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3期

3. 钟启泉《课堂转型:静悄悄的革命》,载《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3期

4. 钟启泉《一纲多本:教育民主的诉求》,载《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4期

5. 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原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12期

6. 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的若干认识问题》,原载《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期

7. 钟启泉《凯洛夫教育学批判——兼评凯洛夫教育学情结》,原载《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4期

8. 钟启泉《日本学校体育的演进及其未来走势——日本教育学者木下百合子教授访谈》,载《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6期

9. 钟启泉《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教――基于“学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探析》,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第3期

10. 钟启泉《从日本的“学力”概念看我国学力研究的课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9期(第10期?)

11. 钟启泉《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教――基于“学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探析》,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10期

12. 钟启泉、王艳玲《课程研究者要为新课程保驾护航》,载《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第1-2期

13. 钟启泉《教师角色与班级管理──日本教育学者梶田叡一教授访谈》,载《班主任》2009年第5期

14. 钟启泉《新课程刚刚开启中国课程发展新纪元――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确立与研究进展》,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22日教育学版(B11)

15. 钟启泉《一纲多本:教育民主的诉求》,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6期

16. 钟启泉《应试教育的恶性发展比“金融风暴”更可怕》、《高扬“公民教育”的旗帜》、《学力落差与教育公平》、《呼唤中国的儿童学研究》、《“脑科学研究与教师教育”》,载《教师月刊》1、2、3、4、5期


2008年:

1. 钟启泉《教学研究的转型与课题》,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2. 钟启泉《优化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载《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

3. 钟启泉《击破学习评价的“软肋”》,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1期

4. 钟启泉《从SECI理论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载《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2期

5. 钟启泉《走向对话教育--论学校教育中引进对话“视点”的意义》(译文),载《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期

6. 钟启泉《场景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载《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6期

7. 钟启泉《追寻课程与教学的本真意义》,载《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第2期

8. 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2008年第3期(16000字)

9. 钟启泉《新“学习指导要领”的理念与课题》,载《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8期

10. 钟启泉译《“现代孩童”考与新时代的教师像》(译文),载《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8期

11. 钟启泉《走向对话教育--论学校教育中引进对话“视点”的意义》(译文),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5期

12. 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的若干认识问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5-16期(7000字)

13. 钟启泉、刘徽《教育智慧新论》,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9 期

14. 钟启泉《从SECI理论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6 期

15. 钟启泉《世界近现代课程变革历程及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方向与课题》,载《宁波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6. 钟启泉《教育民主:新课程改革的诉求》,载《教育参考》2008年第5期

17. 钟启泉、王艳玲《教师知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载《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1期

18. 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载《教育新探索》2008年第9期

19. 钟启泉《世界近现代课程变革历程及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方向与课题》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双月刊)2008年第5期

20. 钟启泉《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要素》载《新教育探索》2008年11期


会议报告

1. 2008年10月12-14日,出席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作大会主题发言《一纲多本:教育民主的诉求--中国大陆教科书政策述评》

2. 2008年11月21-23日,浙江温州大学中国比较教育年会,作大会主题发言《课程改革与教师研修》


2007年:

1. 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载《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2A期

2. 钟启泉、岳刚,论教师委员会的专业性、自治性与合法性,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2期

3. 钟启泉,“知识教学”辨,载《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4期

4. 钟启泉,“教育实践学”的构筑,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5期

5. 钟启泉,教育评价:为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6期

6.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载《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6日教育科学版

7. 钟启泉,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焕发比较教育活力,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1期

8.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载《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9. 钟启泉,确立科学教材观――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6B期

10. 钟启泉,母语教材研究:意义与价值,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7期

11. 钟启泉,学习评价的模式与方法,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8期

12. 钟启泉,从巴赫金的语言哲学看“临床教育学”,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9期

13. 钟启泉,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10期

14. 钟启泉,击破学习评价的“软肋”,载《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20日

15. 钟启泉,日本“和文化教育”的图景,载《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11期

16. 钟启泉,新课程学科教学与沟通理论阐释,载《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顾问钟启泉,主编曹明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7. 钟启泉,国外的“教师研究”及其启示,载《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1期

18. 钟启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载《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3期

19. 钟启泉,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焕发比较教育活力,载《教育瞭望》2007年第1期

20. 钟启泉、王艳玲,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载《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9期

21. 钟启泉,“知识教学”辨,载《教育探究》2007年第3期

22. 钟启泉,优化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标尺,载《教育参考》之《新教育探索》,2007年第11期

23. 钟启泉,“知识教学”辨,原载《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6期转载

24.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原载《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6日教育科学版,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8期转载

25.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原载《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转载


会议报告

1. 5月底6月初,作为中国教育代表团一员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主办的中国与欧洲课程专家研讨会。发表《教育民主:中国课程改革的诉求》的报告,并顺访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地的中小学,为期2周

2. 2007年8月14-16日,应邀参加由厦门市教育局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校长(职业学校)校长论坛。作大会报告《中国大陆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3. 2007年9月17日,应邀赴贵阳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整体教育改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教育论坛,作大会报告《教育民主:课程改革的诉求》

4. 2007年10月25-27日,应邀出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课程改革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作大会报告《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

5. 2007年11月2日,应邀参加由市三女中主办的“国际教育论坛――中外女生教育比较研究”作主题发言《超越百年经验,焕发创新活力――市三女中教育改革实践评说》(该论坛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11所中学校长或专家参加)

6. 2007年12月27日,主持由华东师范大学与兵库教育大学合作主办的“知识社会时代的学力形成与教师教育的课题”,并作大会报告《学力落差与新课程改革》


2006年:

1. 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课题》,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1期

2.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2期

3. 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

4. 钟启泉《学习共同体的范例――日本佐藤学教授访谈》,载《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4期

5. 钟启泉《学习科学:儿童学习的多元解读》,载《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5期

6. 钟启泉《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载《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7. 钟启泉、岳刚德《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内涵、权限、责任和困境》载《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3期

8. 钟启泉、岳刚德《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内涵、权限、责任和困境》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

9. 钟启泉《教学研究的两种范式》,载《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3期

10. 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6年第4期

11. 钟启泉《音乐教育与音乐学科》载《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7期

12. 钟启泉《全球化时代的市民性教育》载《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7期

13. 钟启泉《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载《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8期

14. 钟启泉《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载《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9期

15. 钟启泉《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载《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15日(第5版)

16. 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设计的课题》,载《教育参考》2006年第1期

17. 钟启泉《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载《教育参考》2006年第2期

18. 钟启泉《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转载《明日教育论坛》(总第31辑)2006年第4期

19. 钟启泉《环境教育:历史与现实》,载《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5期

20. 钟启泉、刘徽《我国教师形象重建的课题》,载《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21. 钟启泉《综合学习时代的课程论》载《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7期

22. 钟启泉《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载《教育参考》2006年第8期

23. 钟启泉《知识整合:课程编制的目标》载《教育参考》2006年第11期

24. 《中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大阪《21世纪学校教育的使命与展望》(2006年9月23日大会报告)日本国际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25. 《我国教师教育制度设计的课题》中国比较教育第13届年会论文集


2005年:

1.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1期

2.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载《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2期

3.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论特征》,载《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4. 钟启泉《“教育制度”与“学习社会”――日本石附实教授访谈》,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4期

5. 钟启泉《“扎实学力”与学习动机――日本安彦忠彦教授访谈》,载《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5期

6. 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7. 钟启泉《素养观的演进与意义的创造――日本桑原隆教授访谈》,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3期

8. 钟启泉《苏醒吧,薄弱初中――日本佐藤学教授访谈》,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4期

9. 钟启泉《“学校知识”的特征:理论知识与体验知识――日本学者安彦忠彦教授访谈》,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6期

10. 钟启泉《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检视课程思潮的一种视角》,载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2期

11.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载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4期

12.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载中国人大复印月刊《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2005年第5期

13. 钟启泉《“学校知识”的特征:理论知识与体验知识》,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6期

14. 钟启泉《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教育研究:课题与展望》,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7期

15. 钟启泉《课程改革:新视点与生长点》,载《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8期

16. 钟启泉《日本军国主义喉舌在教育领域的反华喧嚣》,载《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6日第3版

17. 钟启泉《课程改革要突破“三个瓶颈”》,载《光明日报》2005年9月21日

18. 钟启泉《日本教育改革舆论的十大流言》(译文),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9期

19. 钟启泉《为了“实践性知识”的创造》,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9期

20. 钟启泉《鼓噪声中见祸心》,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10期

21. 钟启泉《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载《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22. 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课题》,载《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1期

23. 钟启泉《如何应对学历问题:教育实践的课题》,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12期

24.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

25. 钟启泉《重建“学习”的概念》,载《福建论坛》2005年第2期

26. 钟启泉等《21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题》,载日本课程学会学术刊物《课程研究》2004年第3期


2004年:

1. 钟启泉《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行动》,《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期

2. 钟启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1期

3. 钟启泉《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意识的回归》,《中国民族教育》2004年第2期

4. 钟启泉《期待与希望》,《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2期

5. 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3期

6. 钟启泉《实践性知识问答录》,《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4期

7. 钟启泉《致力教育创新,寻求课程范式的转换》,《江西教育》2004年第4期

8. 钟启泉《自信:概念界定与教育策略》,《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5期

9. 钟启泉《基础教育要过三关》,《新华文摘》2004年第5期

10. 钟启泉《从各国新课程标准看普通高中基础学科的重建》,《师资建设》2004年第6期

11. 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

12. 钟启泉《日本的学力之争:线索与构图》,《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8期

13. 钟启泉《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人民教育》2004年第8期

14. 钟启泉《知识观的转变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澳门《教师》杂志2004年第8期

15. 钟启泉《学习场的生成与教师角色》,《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9期

16. 钟启泉《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0期

17. 钟启泉《发霉的奶酪》,《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0期

18. 钟启泉《教育评价改革:视点与方法》,《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1期

19. 钟启泉《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20. 钟启泉《“学校评价”的作用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2期


2003年:

1. 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2. 钟启泉《整体教育的理论射程》,《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期

3. 钟启泉《“双语教学”之我见》,《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2期

4. 钟启泉《学生辅导——与日本教育学者桂正孝教授的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3期

5. 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3期

6. 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3期

7. 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4期

8.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4-5期

9. 钟启泉《健康教育——与日本社会科教师园明先生的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5期

10.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11. 钟启泉《“整体教育”的哲学基础》,《全球教育展望》第6期

12. 钟启泉《各国新课程标准看普通高中基础学科的重建》,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7月25日第9版:学术平台

13. 钟启泉《学校问题透视——形成学习共同体(译)》,《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7期

14. 钟启泉《寻求“课程文化”的再造》,《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8期

15. 钟启泉《普通高中课程设计的基本课题》,《师资建设》2003年第9期

16. 钟启泉《教学研究的诱惑》,《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10期

17. 钟启泉《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改革出路》,《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8日第14版

18. 钟启泉《课程与后现代主义》,《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9日第8版

19. 钟启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2期

20. 钟启泉《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及实施建议》,《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2期

21. 钟启泉《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转型》,台湾《教育研究杂志》2003年春季号

22. 钟启泉《致力教育创新,寻求课程范式的转换》,《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钟启泉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3. 钟启泉《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行动》,《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论文集》2003年


2002年:

1. 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期

2. 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期

3. 钟启泉《科学教育中若干认识论问题的探讨》,《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2期

4. 钟启泉《课程评价:从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3期

5. 钟启泉《课程的综合领域的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4期

6. 钟启泉《课程概念与课程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6期

7. 钟启泉《教学范式与课程文化》,《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7期

8. 钟启泉《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8期

9. 钟启泉《论“教学的创造”》,《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7-8期

10. 钟启泉《课程研究与教师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9期

11. 钟启泉《从后结构主义看后现代主义》,《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0期

12. 钟启泉《学校建设的指针:重建“课程”》,《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1期

13. 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2期


2001年:

1. 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第1期

2. 钟启泉《日本综合课程的试验案例及其启示》,《上海教育》2001年第1期

3. 钟启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第2期

4. 钟启泉《论“学科”与“学科统整”》,《新教育》2001年2月26日

5. 钟启泉《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参考》2001年第2期

6. 钟启泉《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启示》,《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第4期

7. 钟启泉《学科课程与国民教养》,《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第5期

8. 钟启泉《教学中[习得]的心理学涵义》,《上海教育》2001年第5期

9. 钟启泉《儿童“德性”的形成及其环境影响分析》,《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第6期

10. 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模式与体制》,《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第7期

11. 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上海教育》2001年第7期

12. 钟启泉《教材概念的界定与教材编制的原则及技术(一)》,《上海教育》2001年第8期

13. 钟启泉《教材编制的原则及技术过程(二)》,《上海教育》2001年第9期

14. 钟启泉《“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第9期

15. 钟启泉《改变“学力观”  保障“学习权”》,《河南教育》2001年第9期

16. 钟启泉《教学: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上海教育》2001年第10期

17. 钟启泉《渲染的危机与忽略的实态》,《上海教育》2001年第12期

18. 钟启泉《学历理论的历史发展》,《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第12期

19. 钟启泉《危机的实态:逃避“学习”》,《上海教育》2001年第13期

20.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的重塑》,《上海教育》第14期

21. 钟启泉《“学历低下”的真相》,《上海教育》2001年第14期

22. 钟启泉《“多元智力”与课程设计》,《上海教育》2001年第15期

23. 钟启泉《“勉强”时代的结束:东亚型教育的终结》,《上海教育》2001年第15期

24. 钟启泉《“最近发展区”新解及其启示》,《上海教育》2001年第16期

25. 钟启泉《社会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失败》,《上海教育》2001年第16期

26. 钟启泉《从“勉强”到“学习”》,《上海教育》2001年第17期

27. 钟启泉《回归自然  回归生活——日本“青少年教育设施”简介》,《上海教育》2001年

28. 钟启泉《实现学校“创造性转型”的时代》,《上海教育》2001年第18期


2000年:

1. 钟启泉《美国高中课程目标的界定》,《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1期

2. 钟启泉《英语科课程目标及其基础学力》,《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2期

3. 钟启泉《“素质”与“素质教育”》,《教育参考》2000年第3期

4. 钟启泉《数学课程目标及其基础学力》,《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3期

5. 钟启泉《艺术科的课程目标及其基础学力》,《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4期

6. 钟启泉《社会科课程目标及其基础学力》,《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5期

7. 钟启泉《理科课程目标及其基础学力》,《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6期

8. 钟启泉《“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教育研究》2000年第11期

 

1999年:

1. 钟启泉《大学教材开发:亟待重视的研究领域》,《师院教育》1999年第4期

2. 钟启泉《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3. 钟启泉《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积极学习的范型》,《上海教育》1999年第1期

4. 钟启泉《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1期

5. 钟启泉《大学教材开发:亟待重视的研究领域》,《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1期

6. 钟启泉《学力?创造性?自我教育力》,《教育参考》1999年第1期

7. 钟启泉《扫盲价值论与扫盲目的论》,《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8. 钟启泉《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开发多样化教材》,《上海教育》1999年第2期

9. 钟启泉《扫盲范畴论与扫盲程度论》,《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10. 钟启泉《国际通行的扫盲概念与扫盲的现代课题》,《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3期

11. 钟启泉《校长素质:[成功学校]的决定性要素》,《教育参考》1999年第3期

12. 钟启泉《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全方位扶助儿童》,《上海教育》1999年第3期

13. 钟启泉《人格教育:基本美德的养成》,《上海教育》1999年第4期

14.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涵意与课题》,《教育参考》1999年第4期

15. 钟启泉《扫盲的基本原理与课程编制》,《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4期

16. 钟启泉《校长领导风格与学校文化的创造》,《教育参考》1999年第5期

17. 钟启泉《课程的语言与实践》,《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5期

18. 钟启泉《从校长资格制度与研修制度看校长素质》,《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6期


1998年:

1. 钟启泉《教育论争的分析框架》,《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1期

2. 钟启泉《且听邻邦日本的教育改革呼声》,《教育参考》1998年第1期

3. 钟启泉《创造新时代的学校课程》,《教育参考》1998年第2期

4. 钟启泉《美国的“自选教育”:寻求高中特色化》,《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3期

5. 钟启泉《面向新时代师资培养的改善方策(上)》,《教育参考》1998年第3期

6. 钟启泉《面向新时代师资培养的改善方策(下)》,《教育参考》1998年第4期

7. 钟启泉《学业成绩与学生个性》,《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4期

8. 钟启泉《智能研究的方法论》,《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

9. 钟启泉《理解与知识:基本概念的界定》,《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10. 钟启泉《教学与研究的关系:高等教育功能的教育学考察》,《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6期

11. 钟启泉《知识?学科?术语》,《教育研究》1998年第7期

12. 钟启泉《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上海教育》1998年第8期

13. 钟启泉《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自我教育力”》,《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9期

14. 钟启泉《一以贯之的课程:语言的重要性》,《上海教育》1998年第9期

15. 钟启泉《一以贯之的课程:核心知识(上)》,《上海教育》第10期

16. 钟启泉《一以贯之的课程:核心知识(下)》,《上海教育》1998年第11期

17. 钟启泉《成果测评:确认与发现儿童潜能的手段》,《上海教育》1998年第12期


1997年:

1. 钟启泉《国外“科学素养”说与理科课程改革》,《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2. 钟启泉《日本企业集团的职能开发制度及其发展趋势》,《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1期

3. 钟启泉《素质教育与教育素质》,《上海教育》1997年第1期

4. 钟启泉《跨世纪教育课题:教育重心的转移》,《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5. 钟启泉《从课程看道德及其宗教教育》,《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2期

6. 钟启泉《综合化?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参考》1997年第2期

7. 钟启泉《价值教育的案例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3期

8. 钟启泉《价值教育的政策》,《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期

9. 钟启泉《日本型劳动市场的变化与企业内教育训练的终身化》,《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5期

10. 钟启泉《学力?学力论争?学力模型》,《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5期

11. 钟启泉《经济增长的新限度》,《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6期

12. 钟启泉《从“筛选型课程”到“普及型课程”》,《教育参考》1997年第6期

13. 钟启泉《“教学评价”议》,《上海教育》1997年第7期

14. 钟启泉《信息化社会与教学技术的现代化》,《上海教育》1997年第8期

15. 钟启泉《“学习课题”及其构成的心理学透析》,《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8期

16. 钟启泉《从[历史]的历史看该学科的性质》,《香港大公报》1997年1月10日


1996年:

1. 钟启泉《保尔?孟禄与中国的近代教育》,《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1期

2. 钟启泉《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2期

3. 钟启泉《教学实践辨》,《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第2期

4. 钟启泉《“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教育参考》1996年第1期

5. 钟启泉《再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教育参考》1996年第3期

6. 钟启泉《三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教育参考》1996年第4期

7. 钟启泉《地球市民论与课程(上)》,《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3期

8. 钟启泉《地球市民论与课程(下)》,《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4期

9. 钟启泉《学科课程改革的问题》,《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5期

10. 钟启泉《“私立学校”辨》,《教育参考》1996年第5期

11. 钟启泉《企业的教育培训:一项方兴未艾的产业》,《教育参考》1996年第6期

12. 钟启泉《日本的“学习型企业”论与职能认定制度的设计》,《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6期

13. 钟启泉《漫议教师的精神气势》,《浙江教育》1996年第10期

14. 钟启泉《功能性扫盲:成人教育的新挑战》,《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第12期

15. 钟启泉《沪课程改革的特色》,《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4日

16. 钟启泉《成人教育与功能性扫盲》,《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16日B3版

17. 钟启泉《从[薄弱学校]更新说起》,《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17日

18. 钟启泉《双语与多元文化教育》,《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18日B3版

19. 钟启泉《新教育质量观:寻求超越》,《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20日C12版

20. 钟启泉《从[燎原计划]看[全民教育]》,《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23日

21. 钟启泉《国运兴  汉语热》,《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24日

22. 钟启泉《工读学校:庄重承诺》,《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27日

23. 钟启泉《道德教育课题》,《香港大公报》1996年9月30日

24. 钟启泉《[双基]论与单维性评量弊端》,《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1日

25. 钟启泉《学校管理与心理卫生》,《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7日

26. 钟启泉《中国神童:少年大学生》,《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9日

27. 钟启泉《[四一二]综合症》,《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15日

28. 钟启泉《师范[热]的背后》,《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17日

29. 钟启泉《一则[人间奇闻]联想》,《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23日

30. 钟启泉《[求同?求异]说》,《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28日

31. 钟启泉《[女童教育]喜忧录》,《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29日

32. 钟启泉《哑铃状发展模式》,《香港大公报》1996年10月30日

33. 钟启泉《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香港大公报》1996年11月5日

34. 钟启泉《儒家伦理与借[东风]》,《香港大公报》1996年11月6日

35. 钟启泉《[环境教育]的进展》,《香港大公报》1996年11月7日

36. 钟启泉《勤工俭学符合需要》,《香港大公报》1996年11月8日

37. 钟启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香港大公报》1996年11月12日

38. 钟启泉《实业家与教育赞助》,《香港大公报》1996年11月20日

39. 钟启泉《[图谱时代]的启示》,《香港大公报》1996年11月21日

40. 钟启泉《生活派与智育派》,《香港大公报》1996年11月28日

41. 钟启泉《胎教古说与优生优育》,《香港大公报》1996年12月19日


日文版部分论文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的再生》,日本教育学会第60届大会《发表要旨集录》2001年8月28-30日,横滨国立大学人间科学部

2. 钟启泉《中国高中教育的现状与课题》,《教职研修》1998年第4期

3. 钟启泉《市场经济与中国的私学教育》,《教职研修》1998年第5期

4. 钟启泉《从中国看日本的教育文化交流》,《教育与医学》1996年第1期

5. 钟启泉《中国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课题》,《国际教育》1995年第2期

6. 钟启泉《中国中小学课程开发的现状与课题》,日本课程学会第4届大会《发表要旨集录》1993年7月,大阪教育大学

7. 钟启泉《中国海外留学的发展及其评价》,《第2届福冈国际研讨会论集》1992年3月25-26日,九州大学

8. 钟启泉《思想道德评价的开发》,《教职研修》1991年第1期

9. 钟启泉《对日本教育的认识与期待》,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第25届大会《发表要旨集录》1989年6月,九州大学

10. 钟启泉《中国教师教育的问题与展望》,《教职研修》1986年第3期

11. 钟启泉《设计教育与社会生活》,《大阪教育》1983年第1期

12. 钟启泉《中国的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现代授业研究年鉴》1983年4月,明治图书版

13. 钟启泉《日本的侵略与教育》,《解放教育》1982年第1期,明治图书版

14. 钟启泉《中国高中教育的改革》,《高校教育展望》1982年第1期,小学馆

15. 钟启泉《文革后的中国教育》,《关西学院大学纪要》1982年3月

16. 钟启泉《从中国看日本的视听教育》,《兵库县高中教育研究会演讲集》1982年4月

17. 钟启泉《日本学校教育印象》,《日本教育新闻》(上中下)1982年5-6月

18. 钟启泉《啊,独生子女》,《领导》1982年第6期

19. 钟启泉《中国的幼儿教育热》,《幼儿教育》1982年第8期

20. 钟启泉《日中交流与中国儿童的教育》,日本教育学会《异文化间教育课题研讨会论集》1982年8月28日,东北大学

21. 钟启泉《日本教育风土管窥》,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教育学论集》第8号,1982年版

22. 钟启泉《从中国人看日本教科书的问题》,兵库县教育工会《教科书问题研讨会论文集》1982年9月10日

23. 钟启泉《中国高中现状》,《启林》1981年第9期

24. 钟启泉《求同乎?求异乎?》,《教育新闻》1982年9月13日《论坛》版

25. 钟启泉《钟启泉井深大对谈》,《幼儿开发》1982年第10期

26. 钟启泉《中国的外语教育》,《启林》1981年第12期

27. 钟启泉《教学改造的课题》,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人文研究》第34卷第55分册,1982年版

28. 钟启泉《从教师的实践看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关西教育学会年会论集》1982年,关西大学


主要专著、编著、译著、丛书:

1. 佐藤学著、钟启泉、陈静静译《教师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2. 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3. 钟启泉主编《教师教育丛书(4卷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4. 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5. 钟启泉著、杨明全整理《教育的发现──钟启泉教育思想访谈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25.9万字)。该书系教育名家访谈录丛书之一

6. 钟启泉《教育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29.2万字)

7. 钟启泉《课程的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30.1万字)

8. 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42.3万字)

9. 钟启泉,吴国平主编《反思中国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 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 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3. 钟启泉、吴国平主编《革新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4. 钟启泉、高文、赵中建主编《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5. 钟启泉、崔允漷、沈兰主编《高中学分制:国际经验及建议》,华师大出版社,2004年

16. 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概论》,华师大出版社,2004年

17. 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18. 钟启泉著《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19. 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 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1. 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师大出版社,2003年

22.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3. 钟启泉主编《国际普通高中基础学科解析》,华师大出版社,2003年

24. 钟启泉主编《教育方法概论》,  华师大出版社,2002年

25. 钟启泉主编《新课程教师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6. 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7.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师大出版社,2001年

28. 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卷、中卷、下卷),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

29. 钟启泉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0. 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31. 钟启泉、黄志成著《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32. 钟启泉、方明生著《当代日本授业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33. 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34. 钟启泉译《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35. 钟启泉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36. 钟启泉译《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

37. 钟启泉译《教育工艺学简述》,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38. 钟启泉主编“教育哲学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9年

39. 钟启泉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译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008

40. 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点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9年

41. 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2. 钟启泉主编“海峡两岸课程与教学研究丛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

43. 钟启泉主编“研究性学习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4. 钟启泉主编“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6. 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47. 钟启泉、赵中建主编“当代教育理论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8. 钟启泉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49. 钟启泉主编“求索丛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50.《教师教育力译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51. 钟启泉主编《课程实施丛书》,


香港出版著作

1. 钟启泉《香港与上海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范式转换》,香港教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香港教育学院研究及国际合作中心出版,2003年


台湾繁体字版著作

1. 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台湾高等教育出版公司,2004年

2. 钟启泉译《教学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

3. 钟启泉著《班级经营》,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

4. 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1997年


日文版著作

1. 钟启泉参编(佐藤三郎主编)《学校课程实践的经营与诊断》,教育开发研究所,1998年

2. 钟启泉参编(佐藤三郎主编)《世界教育方法的改革》,东信堂,1986年

3. 钟启泉参编(佐藤三郎主编)《教育方法》,东信堂,1983年





学术兼职


1.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学、心理学部召集人)

2. 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3. 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4. 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

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

7.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 (IAACS) 执行委员会亚洲区执行委员

8. 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推荐委员

9. 《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社社长、主编

10. 台湾《课程研究》编辑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