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系主任,副所长
研究方向:课程开发与评价、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
电子邮件:wyzhou24@126.com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主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主持“运用表现性评价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研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中小学学生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证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指向立德树人的教师表现性评价》,译著《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参与主编《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研读》等。
论文
1. 黄锡汝,周文叶,刘俊韬.基于学习进阶的初中英语课堂评价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4,25(04):19-24.
2. 周文叶,黄锡汝,刘俊韬.与新课标一致的教材编制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4,53(06):3-15.
3. 汪贤泽,周文叶.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国际经验与反思[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4,53(01):91-97.
4. 周文叶,侯淑慧.运用虚拟表现性评价测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12):83-96.
5. 邵朝友,周文叶,陈绍康.学会学习测评框架的审视与超越[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3,(01):11-22.
6. 周文叶.指向立德树人的教师表现性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4):129.
7. 周文叶,毛玮洁.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养成[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5):94-105.
8. 周文叶.项目化学习:从构建表现性评价体系开始[J].教育家,2022(07):22-23.
9. 侯淑慧,周文叶.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实践智慧评价:为何与何为[J].江苏教育,2021(91):11-14+18.
10. 林秋雨,周文叶.单元设计中的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评”一致——以斯坦福大学NGSS评价项目为例[J].上海教育,2021(32):30-35.
11. 周文叶,胡静.教师表现性评价:概念辨析、结构要素与关键特征[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10):8-18.
12. 周文叶,董泽华.表现性评价质量框架的构建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0):120-127.
13. 周文叶.试论“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框架[J].教育研究,2021,42(07):150-159.
14. 周文叶,董泽华.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实施逻辑:以edTPA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2):20-27.
15. Zhou,S., Zhou, W., &Traynor, A.(2020). Parent and teacher homework involvement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tudents' homework disaffection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77(1).
16. 周文叶.教师评价:评什么和怎么评——访斯坦福大学李·舒尔曼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2):3-12.
17. 周文叶,边国霞,文艺.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师生关系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20,47(09):18-34.
18. 周琳,周文叶.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养成[J].上海教育科研,2020(02):53-57.
19. 周文叶.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0):85-95.
20. 周文叶.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9(14):7-11.
21. Lei, H., Cui, Y., & Zhou, W.(2018).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6(3);
22. 周文叶,宋词.教师表现性评价:为使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访美国斯坦福大学琳达·达林·哈蒙德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2):3-13.
23. 周文叶.表现性评价:指向深度学习[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7):1.
24. 崔允漷,周文叶,董泽华,张静.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测量工具的研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2):1-13+153.
25. Cui, Y., Lei, H., & Zhou, W. (2018). Changes in School Curriculum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1(1);
26. 董泽华,周文叶,崔允漷.如何知道教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情况?——美国中小学教师实施课程标准调查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2):35-47.
27. 张一旦,周文叶.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前评价素养的实证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09):42-48.
28. 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36-43.
29. 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访斯坦福大学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主任Ray Pecheone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7):3-9.
30. 周文叶.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以美国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2):38-45.
31. 周文叶,刘丽丽,崔允漷.学校课程规划个案诊断研究——基于Rasch模型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7(05):20-24+30.
32.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国际经验对我国研制课程标准的启示[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01):19.
33. 崔允漷,周文叶,岑俐,杨向东.校本课程规划:短板何在——基于Z市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6,37(10):87-94.
34. 周文叶,崔允漷,刘丽丽,宋一丹.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Z市初中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的文本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9):53-61.
35. 邵朝友,周文叶.学科素养模型及其验证:别国的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5):11-20.
36. 周文叶.家长参与:概念框架与测量指标[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12):113-122.
37.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8):14-22+30.
38. 周淑琪,周文叶.基于教育效能的课程实施情境测量:以PISA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08):5-10.
39. 周文叶.论课堂评价的课程效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7):103-107.
40. 王少非,周文叶.课堂评价需要什么样的信度[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08):13-17.
41. 周文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评价:范式、理念与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02):72-77.
42. 周文叶.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教师研修[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01):50-57.
43. 周文叶.如何测量课程实施情境:以TIMSS&PIRLS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4):6-10.
44. 周文叶,周淑琪.教师评价素养: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09):62-66.
45. 周文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16-18+56.
46. 周文叶.共同的核心 明确的高期望——美国CCSS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研制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24):19-24.
47. 周文叶.美国:清晰而连贯的学业质量标准设置[J].基础教育课程,2012(11):65-68.
48. 周文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设置[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0):17-20.
49. 周文叶,崔允漷.何为教师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04):31-37.
50. 周文叶.超越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12-16.
51. 周文叶,崔允漷.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今日教育,2010(12):44-46.
52. 周文叶,兰璇.批判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01):3-7+40.
53. 周文叶,兰璇.批判教育学视野中的美国教育政策——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2):3-6+16.
54. 邵朝友,周文叶,郑东辉.在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评价中应用表现性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09(08):15-17+64.
55. 崔允漷,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J].上海教育科研,2008(06):51-53.
56. 周文叶.美国俄亥俄州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框架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8(04):55-60+86.
57. 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04):18-20.
58. 周文叶.研究课堂观察 追问有效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8(04):63-64.
59. 周文叶.论表现性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运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54-58.
60. 崔允漷,周文叶.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7(09):29-33.
61. 周文叶.也谈语文课程的“言语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05):11-12.
62. 周燕,周文叶.两种“语文”的混淆及对语文与人文关系的遮蔽[J].语文教学通讯,2006(05):6-8.
63. 周文叶.语文课改方向新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06):105-109.
64. 周文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新探[J].语文学习,2005(10):4-6.
著作
1. 陈伟红,周文叶,葛红霞编,崔允漷,王建辉,周文叶总主编,《聚核心素养做学科规划 义务教育学期课程纲要精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2. 崔允漷,王少非,杨澄宇,周文叶,雷浩著,《新课程关键词》,2023年
3. 王建辉,崔允漷,陈伟红编,崔允漷,王建辉,周文叶总主编,《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精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
4. 吴刚平、安桂清、周文叶主编《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5. 周文叶著,《指向立德树人的教师表现性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6. 周文叶、盛慧晓译,《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年
7. Yunhuo Cui, Hao Lei, Wenye Zhou,《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China》,Springer, 2020
8. 柯政,周文叶主编,《基于证据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9. 张菊荣,周建国主编,崔允漷,周文叶主审,《教了不等于学会了:学校如何发展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10. 卢明,崔允漷主编,周文叶,胡水林副主编,《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11. 周文叶主编,《周文叶研读<蒋伯潜中学国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2. 安桂清,周文叶主编,《教育改革时代的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13. 周文叶著,《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14. 崔允漷、周文胜、周文叶主编,《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与教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1. 2019-2022,主持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促进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师表现性评价研究”
2. 2018-202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运用表现性评价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研究”
3. 2014-2017,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
4. 2013-2016,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中小学生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5. 2013-2016,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
6. 2012-2015,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7. 2021至今,主持天河区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
8. 2023至今,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证研究”
1. 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表的调查报告”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 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表的调查报告”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3. 2018年,“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发展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4. 2018年,“国家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发展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上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三)
5. 2018年,“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与实践”获上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6. 2014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基础教育国家级二等奖(排名第二)
7. 2014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基础教育上海市级特等奖(排名第二)
8. 2014年,“教研员课程领导力提升研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获基础教育上海市级一等奖(排名第四)
9. 2010年,“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研究与推广”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团队主要成员)
1. 课堂评价研究
2. 课程开发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