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PISA阅读成绩 聚焦语文课程改革——香港中文大学秦家慧教授来我所作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16浏览次数:1

2009年中国上海、香港、台北、澳门的15岁学生,首次同时参与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12月7日PISA总部公布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评估结果。上海第一次正式参加,便三科成绩位居榜首,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12月14日,我所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秦家慧教授,做题为《聚焦2009年PISA:第一语言阅读能力评估与第二语言阅读教学启示》的报告,为硕博生解读PISA阅读成绩单,探讨语文课程改革。

    秦教授简要概述了PISA阅读项目的宗旨、评估对象与测量工具,并以PISA文章 、阅读任务的样本为例,解构阅读能力框架、PISA评估设计和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横向比较2009年沪、港、台、澳四地成绩,纵向追溯香港2000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的成绩变化轨迹,并基于香港语文课程改革举措予以归因分析。秦教授的多维视角和专业剖析深深打动了听众;她丰富的体态语、诙谐的英语语言风格,不时引发阵阵笑声。座无虚席的报告厅由于走道上塞满了加座,而变得水泄不通。在互动阶段,同学们就上海学生突出表现的成因,PISA研究结果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新等问题和秦教授进行了探讨。显然,这场时效性极强的报告,引发了同学们对PISA阅读的研究兴趣和对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又一次群体反思。